近日,黑色系圈里的消息頻出,比如,鋼企深陷虧損泥潭,全國鋼企虧損超千億元;鋼貿商苦等大項目開工......
記者發現,近日,在A股上市的鋼鐵企業業績預減、虧損的消息頻出,利潤縮水上億元已不足為奇,有企業利潤減少甚至高達數十億元,資本市場愈發關注鋼鐵行業現狀。
鋼企業績預報大幅虧損
期貨日報記者梳理近期鋼企披露的業績報表發現,凈利潤預期同比減少、大跌、虧損是行業絕大多數企業的情況。比如,安陽鋼鐵2022年其業績預虧損最高達到33億元,而2021年全年安陽鋼鐵歸母凈利潤則為10.28億元。酒鋼宏興發布全年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2年1—12月業績預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3.00億元,凈利潤同比下降254.61%。柳鋼股份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9.79億元至-26.7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出現虧損。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31日,已有25家上市鋼企公布2022年業績預告。其中,首鋼股份、新鋼股份、方大特鋼、凌鋼股份、山東鋼鐵和杭鋼股份等22家企業2022年凈利潤下降。
多家上市公司基于虧損原因作出說明:2022年,受國內新冠疫情多點散發等多重因素影響,公司生產所需原燃料和輔料合金價格均維持高位運行,尤其是燃料價格攀升、鋼材價格下跌等因素影響,報告期內業績下滑幅度較大,拖累公司整體經營業績同比降幅較大。
也有鋼企表示,2022年虧損是受整體大環境的影響。2022年以來,受疫情、基建房地產開發等多因素影響,鋼價振蕩下行,全國鋼企前三季業績承壓下行,營收、凈利潤同比雙降。與此同時,鐵礦石價格高企加劇了鋼企的經營困境,鋼鐵行業處于整體虧損的狀態。
“2022年對于鋼鐵企業而言是艱難且充滿挑戰與風險的一年,鋼企普遍虧損,全年多數時間螺紋鋼電爐均處于虧損狀態之中,螺紋鋼高爐利潤則是全年保持下行態勢,四季度起虧損也逐漸常態化,包括熱軋和冷軋板卷的毛利同樣處于虧損態勢,2022年末,螺紋鋼高爐和電爐利潤、熱軋和冷軋毛利幾乎均虧損250元/噸以上,鋼鐵企業利潤格局愈發嚴峻。”海通期貨黑色系研究員邱怡宏說。
庫存壓力陡增
中鋼協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1月下旬,重點統計鋼鐵企業鋼材庫存量1648.70萬噸,比上一旬增加41.82萬噸、增長2.60%;比上月同旬增加343.04萬噸、增長26.27%;比去年底增加343.04萬噸、增長26.27%;比去年同旬增加280.44萬噸、增長20.50%。
從近幾年春節后的情況對比來看,深藍網運營總監張亞楠告訴記者,2021年和2022年上班后行情基本迅速拉漲,而今年出現回落。主要原因是年前預期打的太滿,造成價格上漲過快,年后回來正好是需求淡季的空白期,市場對節前價格上漲進行修復。
當前鋼企和貿易商的庫存是什么情況?
華東地區的一位鋼貿商告訴記者,2022年虧損的何止是鋼企,貿易商的日子也并不好過。“春節前冬儲的貨,現在還砸在手里。”
“我們庫存3000噸,是冬儲資源,目前是虧損狀態。”河南地區某鋼貿商說。
“今年冬儲大部分是被動冬儲,冬儲量不比上一年少,今年特點是貨權比較分散,大戶小戶都有貨且鋼廠自己的存貨并不多,貨權集中在貿易商手里。市場還有一些庫存比往年低的聲音,但是唐山的鋼坯庫存和帶鋼庫存已經創近年新高,不管這些貨的貨權在誰手里,套保情況如何,這些庫存出貨對后市都是一個不小的沖擊。”張亞楠說。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月9日當周,國內螺紋鋼產量增加11.21萬噸至246.11萬噸,農歷同比減少9.87萬噸;社庫環比增加89.9萬噸至884.82萬噸,農歷同比減少0.68萬噸;廠庫環比增加19.94萬噸至338.35萬噸,農歷同比增加22.42萬噸。當周螺紋鋼表觀消費量環比回升53.32萬噸至136.27萬噸,農歷同比減少28.3萬噸。當周螺紋鋼產量大幅回升,其中長流程產量增加0.51萬噸,短流程產量增加10.7萬噸,短流程鋼廠復產較為明顯。
“螺紋鋼總庫存連續第八周增加,目前總庫存農歷同比增加21.74萬噸;螺紋鋼表需明顯回升,仍低于去年同期。目前螺紋鋼整體仍處于低產量、低庫存、低需求局面,自身供需驅動不強。”光大期貨黑色系總監邱躍成說,土耳其地震導致當地鋼廠生產及運輸受阻,對國際市場供應格局形成一定影響,對國內鋼材市場價格也形成一定提振,具體仍有待進一步觀察。另外,高層強調穩定社會預期,努力實現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各種提振經濟措施密集出臺,從宏觀驅動看目前鋼材價格支撐依然較強。從產業看3900元/噸是鋼廠現金流成本,4050—4100元/噸是高爐電爐成本,4200元/噸鋼廠有利潤就會快速增產,目前還沒有鋼廠虧損減產,盤面或圍繞鋼廠3900—4200元/噸的盈虧線拉鋸。
事實上,當前鋼材庫存仍然處于積累周期中,螺紋鋼社會庫存已連續積累11周,35城螺紋鋼社會庫存增加531.45萬噸,132城螺紋鋼社會庫存累計增加717.64萬噸,累計增幅分別達到150.4%和134.6%,從日歷年的角度來看也處于同期高位。而且春節假期結束之后,唐山鋼坯庫存已創歷史新高,庫存數量整體較大的壓力也提供了庫存積累之后消費復蘇之前需求真空期的壓力,2月份第一周黑色系集體大跌的表現體現了對此真空期的預期落差。
不過,從農歷春節和累庫速度的角度來看,庫存水平整體尚可,庫存積累速度也不高,35城螺紋鋼社會庫存在此輪連續增庫存周期中,累計增幅仍屬于近六年最低水平,周積累均速僅為13.67%,2018年起周積累均速則基本保持在20%以上,周平均積累48.31萬噸,在近六年中同樣也屬于較低水平。
邱怡宏認為,雖然鋼材庫存數量壓力存在,但同比往年來看積累過程的表現并不算超預期,甚至略低于預期,而且元宵節后,雖然終端需求會受到資金和人員短缺問題的影響,建筑工地開復工率較去年同期也仍有一定差距,但鋼材表需的拐點如期到來,供需雙恢復格局基本開啟且正在進行中,累庫周期大概率難有拖延,庫存積累或已接近尾聲,今年庫存高點大概率仍將處于往年偏低水平。鋼材表觀消費數據整體仍維持在同期偏低水平,從歷史規律來看,表觀消費數據基本會在3月中旬后回歸到正常水平,顯然需求仍需要一個恢復的過程。
“就鋼坯而言,在我們調研中獲悉,冬儲鋼坯庫存累積量與歷年同期差距不大,現43萬噸,占總庫容72%。總體庫存雖為高位,但仍低于去年7月份庫存峰值。前期唐山環保限產使得軋鋼廠生產受影響,空氣污染限產解除后提貨量增加,出庫量從每天0.4萬噸提升至1.2萬噸,出庫載重大于入庫載重,也顯示出需求有所恢復,但仍低于歷年日均1.5萬噸出庫量。綜合來看,企業認為鋼坯上半年需求改善問題不大,若價格下探,下游軋鋼企業及貿易商仍有補庫需求。”一德期貨黑色事業部高級分析師劉旭說。
今年鋼市最需關注的問題是?
上述受訪對象告訴記者,2023年鋼鐵行業的大背景依然是雙碳和產能置換,總體增量空間較為有限。目前大多數鋼企沒有明確接到減產要求,總體判斷今年仍以總量控制為主,在監控力度方面可能會予以階段加強。今年一季度,行政性限產力度相對而言不及往年,主要還是依靠利潤調節。因此,鋼企利潤格局的修復理論上應是今年鋼鐵行業發展的大方向,而利潤調節除原料保供之外,也與需求密切掛鉤,尤其是在今年作為防疫政策優化和經濟恢復的年份,需求對鋼企和貿易商的決策影響權重都將有所放大。
據了解,去年下半年開工的基建項目多數表現較為連續,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不穩定情況,開工率的穩定時間仍未到來;去年部分殘留項目在今年仍將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綜合貿易商以及終端企業的情況來看,目前新增的需求量整體不大,還存恢復空間。
“季節性和開工強度低、出庫量低是當前庫存累積的主要原因。鋼坯總體需求預期好于帶鋼、熱卷、型鋼等成品鋼,后者需求壓力較大。利潤低依舊是制約開工的主要因素,只有利潤擴張才能形成正循環反饋,否則壓力仍在。”劉旭說,鋼廠沒利潤,產量恢復偏慢,以匹配當下的弱需求,即低產量可以增強對需求強度不足的容忍度。而且需求在逐步回升階段,庫存只比去年稍高20多萬噸,整體矛盾不強。
“對于后市而言,當前鋼材供需底部基本均可確認已經結束,今年主要發力在需求端,政策驅動是明牌,所以鋼價主要驅動力將輪番出現現實與預期的更替,運行邏輯將集中在現實與預期的反復驗證上。”邱怡宏說。
值得注意的是,鋼鐵市場主要焦點有兩個:一是需求的恢復,目前來看此方面帶來的壓力或將大于動力,成為鋼價上行的主要壓力;二是鋼企低利潤格局的現狀,目前來看此方面通過限制供應增量空間對鋼價下方空間予以限制,成為對鋼價維穩的主要支撐力。從上周鋼聯周度鋼材產量數據來看,長流程生產恢復整體受阻跡象相對更明顯,可見低利潤格局仍在掣肘供應的恢復力度。
邱怡宏認為,需求復蘇環比好轉的邏輯目前仍相對有效,相對看好需求逐步恢復后的彈性,鋼價仍然存在回歸前期上揚通道的可能性。但需警惕原料需求受限后成本支撐力度降低,這有望帶動鋼價出現重心中樞下移。因此,從企業角度而言,貿易商手中的庫存及時出貨更為穩妥。
“今年的行情還會是預期行情,很多人感覺今年市場要比往年更難做,年年如此。貿易行業應增加新的經營方式(利用期貨工具套期保值)和終端客戶銷售量,增強銷售能力才是最好的選擇。”張亞楠說。(期貨日報 譚亞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