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人士尤其是鋼廠,大多樂意看到鐵礦石跌價、鋼材漲價,實現“雙贏”。國家層面每年看著外匯“損失”、行業“受害”,也如芒在背。
今天有市場傳聞央視將聊鐵礦石,結果引發鐵礦石期貨的一陣子波動,結果波動完又“回歸”了開盤時的點位附近,基本上實現了“割韭菜”一輪游。在成材需求不被證偽之前,鐵礦石價格的硬挺一直在。我們強調鐵礦石的價格彈性,不止一回。對于這么一個高度金融化、高度國際化、對外依賴、被掌握著供應和定價權的產品,彈性強實屬正常。
如何把鐵礦石的價格“水分”擠破,如何提高定價權呢?之前很多時候,我們都是以己之短來博彼之長——要么想制造出自己的指數,要么想開放國際化投資者到自己的交易所平臺,要么想靠行業組織代表終端去談判等等,也許在彼時的環境下,這些選擇都有“時下的合理性”,但似乎又有點脫離了中國鋼鐵行業的發展背景。我們認為,最好的平衡之策,就是配合形勢做最優的選擇。
比如說,之前一二十年前,中國鋼鐵工業迎來了中國房地產行業、基建投資、出口的繁榮時代,想要以限制性的價格來談判年度價格,基本上是“逆勢而為”,就和當下在“后‘去產能’”、“后‘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國外礦山已經看到了中國鋼鐵工業轉型升級尤其是“關小上大”高爐大型化的“時代特點”,就抓住咱們需要穩定品質的澳巴主流礦的“剛需”,我們怎么去平抑鐵礦石價格呢?
但是,當前中國鋼鐵工業也有新時代的特點:通過以寶武集團、鞍鋼集團為領頭羊的第一梯隊在進行高質量的兼并重組,同時也給當前中國鋼鐵產業的成員們提醒——同質化、“大路化”的低端、低附加值產品是沒有市場前景的,結合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就意味著鋼鐵行業還將主動、被動地做下一輪的升級,還會有殘酷的淘汰!
如果說疫情三年是對中國鋼鐵行業一個“意外”的觸動因素——需求被疫情阻滯乃至“消滅”,至少鋼材的流動性達到了歷史的相對低點同時庫存又累積到歷史相對高點,那么《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則是對咱鋼鐵行業一個主動的促進因素——不管是將“工業品質量邁向中高端(第五條 第十二點)”,還是“提高建筑質量水平”(第六條 第十四點)等等,都是關乎鋼鐵工業的產品及其品質升級。
如何阻擊彈性極高的鐵礦石價格的“韌性”呢?其實這個“控制按鈕”就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2021年粗鋼去產量就是一個簡單粗暴但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們可以借助“質量強國”綱要的指引,對鋼鐵行業進行同質化、低價值鋼材的淘汰,加強優精尖產品的推廣,讓兼并重組、優勝劣汰來得更猛烈些!
鋼鐵行業不進行新一輪的整合,整個產業鏈,還將在陣痛中,而且仍可能以疫情作為借口。
需求的按鈕,就在我們手中。(有一點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