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發布了2022年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汽車工業整車二十強企業、零部件三十強企業名單。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羅俊杰在發布會上表示,作為我國機械工業經濟運行的晴雨表、轉型發展的風向標,2022年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在做強、做優、做大等方面展現出新活力,呈現諸多新特點。
品牌競爭力不斷提高
2022年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名單顯示,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2021年營業收入3705.45億元)、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3055.98億元)、上海電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1634.95億元)分別獲得2022年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前三名。
營收實現增長與創新投入加大是本屆機械百強企業的主要特點!鞍購娖髽I是行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绷_俊杰指出,本屆機械百強企業營業收入合計25391億元,同比增長13.98%,增速比上屆百強高0.65個百分點。而從研發投入來看,本屆機械百強企業研發投入合計906.5億元,同比增長19.59%,高于同期營業收入增速5.61個百分點。
從名單來看,本屆機械百強入圍企業最多的三大行業仍是電工、石化通用機械和工程機械行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機械百強企業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近年來,我國機械企業不斷成長,無論是規模、效益,還是科技創新、國際競爭力都有了長足進步,與世界同類企業的差距不斷縮小,成長性和運營效率都有較好表現。
在百強企業發布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發布了2022年中國汽車工業整車二十強、零部件三十強企業名單。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營業收入7798.46億元)、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7056.96億元)、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5555.15億元)分別獲得2022年中國汽車工業整車二十強企業前三名。
2022年中國汽車工業零部件三十強企業前三名分別是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2021年零部件業務收入2610.36億元)、華域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1399.44億元)、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14.91億元)。
“汽車與零部件上榜企業利潤增長明顯!标愂咳A介紹,上榜的整車二十強企業2021年利潤總額合計為3129.11億元,同比增長56.13%,增加1124.88億元。上榜的零部件三十強企業2021年利潤總額合計為761.70億元,同比增長20.47%,增加129.45億元。
創新能力仍待提升
盡管我國機械、汽車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但與世界同行頂級企業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羅俊杰表示,機械百強、汽車整車二十強、零部件三十強企業是行業深入推進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突出代表,是行業持續、穩定、健康、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但目前來看,增長慢、盈利弱、創新不足,以及一些基礎與重大技術和產品缺失、自主品牌培育滯后等仍是我國機械、汽車工業由大到強、高質量發展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機械工業是我國發展數字經濟的主戰場,要加快推進“兩化”深度融合與產業數字化轉型。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秘書長、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宋曉剛表示,以工業互聯網為平臺的數字經濟正在成為引領機械工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聯合會將支持企業把核心業務系統和重點設備能力向工業互聯網平臺遷移,助力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汽車行業同樣存在技術制約的問題。“新能源汽車仍存在冬季里程衰減、充電時間長等痛點問題!标愂咳A說,“這些痛點基本和動力電池直接相關!彼M一步解釋,要解決這些痛點問題,需要加快實現動力電池技術上的突破與飛躍。關鍵在于如何在材料和結構上創新,以及在多元化技術路線上實現突破。
陳士華表示,除了聚焦動力電池等傳統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突破之外,如何發力打贏智能化的下半場顯得更為關鍵。智能汽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與關鍵技術逐漸聚焦自動駕駛與智能座艙。新能源汽車企業要不斷加強在智能化研發方面的投入,同時也要與信息和通信技術產業深入合作,共同建設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產業生態,推動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技術創新和進步。
產業鏈安全問題也備受重視。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2022年度之聲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吳志新表示,相較于傳統汽車領域,更應重視智能新能源汽車車用芯片供應鏈的安全,更加重視動力電池稀缺資源的安全、穩定、暢通,這將直接決定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先發優勢、已有優勢的鞏固和保持。同時,我國動力電池領軍企業要從當下開始,加快推動固態電池的創新突破和產業化進程。
行業有望平穩增長
2022年以來,面對更趨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疫情反復跌宕等多重挑戰,機械工業發展克服重重困難。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1月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繼續回落,累計增加值增速也出現回落,通用設備、專用設備、汽車行業累計投資增速比1月至10月分別回落0.1個、0.6個和0.5個百分點,機械工業累計出口增速比10月回落1.2個百分點,當月出口增速由正轉負。展望2023年,機械工業運行趨勢如何?汽車行業能否繼續保持增長?
“宏觀層面和政策層面為2023年機械工業穩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行業信心!绷_俊杰認為,機械工業穩增長基礎仍不穩固,經濟運行依然面臨多重壓力和挑戰。
他分析說,從需求側看,行業投資增長勢頭較弱,消費恢復態勢不強,出口增速回落不確定性加大;從供給側看,產業鏈供應鏈仍存在一些關鍵環節“卡脖子”的難點堵點,增長新動能尚未形成廣泛帶動作用。此外,各種不確定短期變化和外部因素還可能會加重“三重壓力”、影響行業的平穩運行。綜合分析,初步預計2023年機械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在5%左右。
不同于機械行業,汽車產業鏈在資本市場維持較高熱度。天眼查數據研究院高級分析師陳倞告訴記者,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汽車零部件融資事件合計發生401起,融資金額超440億元,平均每筆融資超1億元。
陳士華表示,從中長期來看,我國汽車市場總體處于普及的后期,居民對汽車的消費需求依然強烈,加上產業轉型和消費升級帶來的行業紅利,為乘用車市場今后保持穩定增長提供了充分保障。
展望2023年,中汽協預測,2023年汽車總銷量為2760萬輛,同比增長3%。具體來說,乘用車預測銷量為2380萬輛,同比增長1.3%;商用車預測380萬輛,同比增長15%;新能源汽車預測900萬輛,同比增長35%。(經濟日報 劉 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