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聯合印發《關于鞏固回升向好趨勢加力振作工業經濟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多措并舉夯實工業經濟回穩基礎、分業施策強化重點產業穩定發展、分區施策促進各地區工業經濟協同發展、分企施策持續提升企業活力等方面提出了17項具體舉措。
《通知》的總體目標是,確保2022年四季度工業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為2023年實現“開門穩”、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打下堅實基礎。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通知》更加注重挖掘增量政策空間,更加注重聚焦薄弱環節精準加力,更加注重動員地方、行業、企業等各方面力量,為工業經濟穩定恢復“添薪蓄力”、增強動能。
對于加快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形成實物工作量,《通知》提出,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設備更新改造再貸款和貼息、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等政策工具,加快“十四五”相關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和各地區重大項目建設,協同做好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力爭早開工、早見效。
北京社科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體現了政策堅持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在擴消費方面,《通知》提出,深挖市場潛能擴大消費需求,進一步擴大汽車消費,落實好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階段性減半征收購置稅、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延續等優惠政策,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試點。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告訴記者,在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新能源汽車下鄉等政策推動下,汽車市場今年快速恢復,成為工業企穩向好的重要助力,挖掘綠色消費、信息消費潛力成為釋放消費潛能的主要方向。加強對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將成為下一階段政策的發力點。
促進工業穩增長離不開各方面共同努力,需要良好的工作機制和政策環境。《通知》提出三方面保障措施:一是強化責任形成合力;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優化發展環境;三是完善監測調度和督導激勵機制。
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優化發展環境方面,《通知》提出,落實落細國務院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用足用好制造業留抵退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制造業專項貸款等財稅金融政策。加強產業政策與金融政策協同,發揮產融合作平臺作用,綜合運用信貸、債券、基金、保險、專項再貸款等各類金融工具,促進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重點產業創新發展。用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資金,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業務規模。
王鵬表示,這將推動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一方面鼓勵金融工具創新,有針對性地支持重點產業發展,如REITs試點規模擴大;另一方面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如交易所發行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有助于企業實現知識成果的轉化,為企業創新研發提供更多保障。(證券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