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債是拉動投資最直接的政策工具之一。為進一步穩住經濟大盤,專項債持續發力。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0月23日,今年以來發行新增專項債3.69萬億元(含部分2021年結轉額度)。其中,9月27日至10月23日,四川省、重慶市、天津市、海南省、河北省、遼寧省等11地發行新增專項債1553.35億元(部分地區使用了結存額度)。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專項債加快發行,有力拉動了有效投資。發行專項債結存限額旨在促進基建進入新一輪投資、施工共振走強的階段,力求在年內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通過大型基建項目帶動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穩定經濟增長。
按照安排,2022年安排新增專項債限額3.65萬億元。其中用于項目建設的額度3.45萬億元。在此基礎上又安排了5000多億元專項債結存限額,要求各地要在10月底前發行完畢。9月份,財政部向地方迅速下達專項債結存限額,并啟動發行。
9月27日,遼寧省在全國率先發行67億元新增專項債,完成了盤活結存限額發行任務;10月14日,重慶市發行97億元新增專項債,圓滿完成中央設定的“10月底之前發行完畢”目標;10月17日,四川省發行356億元新增專項債,也完成了結存額度發行工作。
在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謝后勤看來,穩住宏觀經濟大盤需要依靠投資端發力,加量發行專項債將會進一步激發投資活力,同時也能完善更多基礎性民生建設,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從投向來看,專項債結存限額的投向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社會事業、城鄉冷鏈等物流基礎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國家重大戰略項目、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新能源項目和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例如,遼寧省將67億元專項債資金投向了軌道交通、生態環保、醫療衛生、老舊小區改造等89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四川省將356億元專項債資金投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棚戶區改造、地下停車場、老舊小區改造、鐵路等715個城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專項債結存限額將重點投向新能源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側重于清潔能源,公共領域充換電基礎設施、大型風電基地等綠色低碳能源基地。”陳靂預計,充分運用5000多億元專項債結存限額,全年基建投資同比增速有望達到10%左右,在穩增長方面發揮有效拉動作用。
謝后勤表示,專項債結存限額對基建投資、GDP以及社會融資規模都有拉動作用,預計可拉動今年GDP增速1個百分點左右。
在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副院長袁海霞看來,5000多億元專項債結存額度及下一年度的提前下達限額理論上或可撬動約3萬億元基建投資,支撐年內及明年初經濟增長,但仍需關注疫情及季節性因素擾動。
對于如何用足用好專項債的問題,袁海霞建議,首先,年內仍需加快專項債資金支出使用進度,應在天氣轉冷前加快項目開工建設,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切實發揮專項債擴大有效投資作用;其次,擴大專項債用作資本金的規模及范圍,發揮“四兩撥千斤”作用,放大撬動基建投資效用;第三,持續加大金融機構配套融資支持力度,完善專項債投融資對接機制,推動項目投資資金盡快到位;第四,針對明年限額的提前下達,應進一步健全項目儲備機制,為明年初穩增長、補短板、增后勁提供支撐。(證券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