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東南亞地區仍是鋼鐵投資的熱點地區。該地區經濟處于增長態勢,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政府出臺經濟激勵措施以及環保要求標準相對較低,這些都是東南亞吸引鋼鐵投資的主要因素。另外,該地區出口具有優勢,例如東盟自由貿易區實施鼓勵貿易的措施,有利于促進出口。此外,由于中國國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調整內需結構,因此,中國在東南亞投資的鋼廠生產的產品將通過出口進入中國市場。另外,《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生效以及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均有利于東南亞地區吸引更多投資。
東南亞地區的鋼鐵項目投資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和菲律賓,投資主要來自中國,最近在印度尼西亞有很多不銹鋼的投資項目。
2020年,東盟六國(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和新加坡)鋼鐵產能為7180萬噸,其中越南2320萬噸,馬來西亞1610萬噸,印度尼西亞1500萬噸,泰國1380萬噸,菲律賓300萬噸,新加坡80萬噸。預計新建高爐-轉爐鋼項目產能為9080萬噸,電爐鋼產能為220萬噸,這些項目投產后,東盟六國高爐-轉爐鋼產能將達到1.626億噸,電爐鋼產能達到220萬噸,其中越南總產能達到4280萬噸,馬來西亞達到4640萬噸,印度尼西亞達到4600萬噸,泰國保持在1380萬噸,菲律賓達到1520萬噸(1300萬噸高爐-轉爐鋼產能和220萬噸電爐鋼產能),新加坡保持在80萬噸。
隨著產能的增長,東盟鋼鐵行業處于產能過剩狀態,而且長材產能過剩情況更為突出,板材在某些國家也處于產能過剩狀態。整個東盟的鋼鐵產能利用率都很低。2020年,東盟長材產能為6870萬噸,產量為3250萬噸,消費量為3480萬噸,產能利用率為47.3%;板材產能為3260萬噸,產量為1370萬噸,消費量為2840萬噸,產能利用率為42.0%。
長材產能過度投資是東南亞產能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2020年,印度尼西亞長材消費量略高于產量,產能利用率為48.9%,馬來西亞長材消費量低于產量,產能利用率為43.8%,越南長材消費量略低于產量,產能利用率為65.6%,菲律賓長材消費量遠高于產量,產能利用率為43.7%。
在吸引投資的東南亞國家中,越南板材的消費量遠大于產能和產量,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幾乎沒有板材產能,印度尼西亞的熱軋板市場處于產能過剩狀態。2020年,印度尼西亞的板材產能利用率為61.4%,越南的板材產能利用率為68.4%。
2014年以來,采用高爐-轉爐流程的聯合鋼鐵企業在東盟國家發展迅速,預計短期內這一趨勢還將持續。2011年,東盟六國粗鋼產能為3400萬噸,其中電爐鋼產能為3200萬噸,占總產能的95%;到2020年,東盟六國粗鋼產能增至7200萬噸,其中電爐鋼產能為4800萬噸,電爐鋼占比下降至67%,轉爐鋼產能為2200萬噸,占比達到30%;2011-2020年,東盟六國的粗鋼產能中,轉爐鋼產能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2%,電爐鋼為5%。根據現有的項目信息,預計2020-2026年,轉爐鋼產能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為25%,電爐鋼為1%。到2026年,東盟六國粗鋼產能預計將達到1.4億噸,其中電爐鋼產能為5100萬噸,占比進一步下降至36%,轉爐鋼產能為8000萬噸,占比提升到57%,RKEF或其他產能為900萬噸,占比約6%。
對于碳排放問題,東南亞鋼鐵協會預計,由于高爐-轉爐流程的產能占比增大,預計到2026年,該地區的碳排放量將比2020年增長兩倍,因此要加強綠色裝備水平的提升。 |